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小儿发烧

小儿发烧

收藏
七、预防

家庭护理

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皮肤汗腺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很差,因此,小儿非常容易发热。

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许许多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由病毒、细菌、霉菌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等入侵、感染引起的,诸如感冒、扁桃体炎、中耳炎、伤寒、痢疾等。另一类是非感染疾病,如风湿热、小儿类风湿病、系统红斑狼疮、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其中以小儿感冒引起的发热最为常见。

发热是一种人体防御机制适应内外环境的代偿性反应,对人体有利。但是,发热特别是高热(39℃以上)持续过久,对小儿健康威胁很大。发热时,人体内各种营养代谢增加,氧消耗增多。据观察,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增加13%。发热的同时还会影响消化功能,至使消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不振,甚至发生腹泻、脱水。由于高热时氧消耗增加,产热增多,需要加速散热,因而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加重。不仅如此,高热对大脑的影响也非常严重,它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出现烦躁、抽风,讲胡话,昏睡不醒。另外,持续高热还会使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这对小儿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小儿发热时,家长首先应根据发热的程度和患儿的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在疾病初期,如果体温不超过38℃,就不一定要退热;如果发热超过39℃或虽然没有超过39℃,但有抽风征象时,就应采取措施。

首先是降温。降温是小儿高热家庭护理的关键。0~23个月龄的孩子可服用幼儿百服咛(退热口服)滴剂;2~12岁孩子可服用儿童百服咛(退热)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时服一次。这种退热药的优点是口服后吸收较快,30分钟生效,没有传统解热镇痛药对胃肠道的刺激,以及对白细胞、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其所含成分是当今全球儿科医师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

在应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可进行物理降温,有条件的应将病儿安置在有空调的室内。在额部、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处用温湿毛巾敷一下。重者,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另外,发热期间要让病儿好好卧床休息,切不可热刚刚退就让病儿起床活动。发热时,小儿体能消耗很大,退热时出汗又多,因此,必须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鼓励孩子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吃一些米汤、稀粥、豆浆、牛奶、面条等流质饮食。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千万不可暴饮暴食。

此外,依据医嘱服药,观察病儿体温的变化,每隔2~4小时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相关疾病
小儿发烧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