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月经疹

月经疹

收藏
八、治疗

(一)治疗

可于月经前预防性服用雌激素,有一定防治作用。可给抗组胺类药和维生素C。也可根据不同皮损作相应的对症治疗。

1.西医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常用泼尼松口服每次10~15mg,3次/d。疗效较好。

(2)雌激素治疗: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可减轻瘙痒及减少皮疹复发的次数,常用己烯雌酚每晚1次,口服,从月经最后l天开始服,3周为1个疗程。

(3)抗组胺药治疗:有抗炎症介质、抗过敏作用,可减少皮疹发作及减轻瘙痒等症状。可选用氯雷他啶(克敏能),每次10mg,1次/d,口服;赛庚啶,每次2mg,3次/d,口服;特非那丁,每次60mg,2次/d,口服。

2.中医治疗

(1)内治法:

①辨证论治:

A.风热搏结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痒,选用消风散酌加白蒺藜、赤芍、丹皮、紫草根等。月经疹发于头面、上肢面者,宜用银花消风汤加减:银花、牵牛子、益母草各15g,生地、黄芩、白蒺藜各12g,苍耳子、苦参、防风、川芎各10g。1剂/d,水煎内服。

B.肝经血热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消风,选用丹栀逍遥散酌加益母草、蝉衣、生地、白蒺藜、旱莲草等。月经疹发于躯干部者,宜用当归活血汤加减:当归、丹参、益母草各20g,女贞子、旱莲草、白蒺藜、赤芍各15g,柴胡、川芎、枳实各10g,甘草6g。1剂/d,水煎内服。

C.脾虚湿热证:治宜益气健脾、清热利湿,选用参苓白术散酌加银花、黄柏、车前子、茵陈、汉防己等。月经疹发于下肢者,宜黄柏利湿汤加减:宜用黄柏、土茯苓各30g,益母草、泽兰各20g,赤芍、当归尾、红花、木通各10g。1剂/d,水煎内服。

D.肝肾阴亏证: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润燥,选用六味地黄汤酌加益母草、首乌、当归、黑芝麻、麦冬、玄参等。

②中成药、验方:

A.龙胆泻肝丸或三妙丸,每次9g,3次/d,口服。

B.逍遥丸合二至丸,每次各9g,3次/d,口服。

C.六味地黄丸合二仙膏,每次各9g,3次/d,口服。

D.益母草60g,旱莲草30g,白蒺藜15g。月经提前、量多者,加生地20g,赤芍、丹皮各15g,山栀12g,田七3g;月经推后,量少者,加黄芪30g,仙灵脾、丹参各20g,当归、白芍各15g。1剂/d,水煎内服。

(2)外治法:

①月经前发疹,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者,可选用黄连、黄柏各30g,滑石、寒水石各60g,冰片10g,共研细末,混匀后,1天多次外扑;若有渗液者,可选用三黄洗剂,5~6次/d,外搽。

②皮疹以水疱或大疱、糜烂、渗液为主者,可选用马齿苋,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各30g,明矾、芒硝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或用20%黄柏溶液,2~3次/d,外洗。

③皮损以干燥、结痂为主者,可选用青黛散或祛湿散,以麻油调搽患处;或黄柏霜,2~3次/d,外涂。

(3)其他疗法:

①针刺疗法:主穴:血海、三阴交、肾俞、关元。配穴: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阴陵泉、太冲。每次根据皮疹发生部位,选取主穴1~2穴,配穴2~4穴,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min,1次/d,连用10次为1个疗程。

②耳针疗法:选取内分泌、肾、皮质下、交感及皮疹相应区域。每次选取2~4穴,单耳埋针,两耳交替,每周轮换1次。

③食物疗法:赤小豆、薏苡米、糯米,加水煮热后拌红糖,2次/d,内服。

(二)预后

无明显不良预后。

相关疾病
月经疹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