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治疗的注意事项?

浏览:395    更新时间:2015-04-24 05:59

收藏

    常规治疗    (1)补液:迅速补液,扩充血容量,纠正血浆高渗状态,是治疗本症的关键。    ①补液的种类和浓度,多主张治疗开始即输等渗液,好处是:大量输入等渗液不会引起溶血反应;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和防止因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而继发脑水肿;等渗液对于处于高渗状态的病人来说为相对低渗。具体用法可按以下的三种情况掌握:    A.有低血容量休克者:应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以较快地提高血容量,升高血压,改善肾血流,恢复肾脏功能,在血容量恢复、血压回升至正常且稳定,而血浆渗透压仍高时,改用0.45%氯化钠液。    B.血压正常而血钠>150mmol/L 者:开始即用低渗液。当血浆渗透压降至350mmol/L 以下,血钠在140~150mmol/L 以下时,应改输等渗氯化钠液,若血糖降至13.89~16.67mmol/L(250~300mg/dl)时,改输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水。    C.休克患者或收缩压持续<10.7kPa(80mmHg)者,开始除补等渗液外,应间断输血浆或全血。    ②补液量的估计,可按血浆渗透压计算病人的失水量,计算公式:失水量(L)={病人血浆渗透压(mmol/L)-300/300 正常血浆渗透压}×体重(kg)×0.6也可按病人发病前体重的10%~12%估算失水量作为补液量,一般为-18L,平均为9L。    ③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的原则:第1 小时可补充1~1.5L,前4h 补充1.5~3L,以后逐渐减慢速度,一般第1 天可补充估计失水量的一半左右。若补液4~6h 后仍无尿者,可给予呋塞米(速尿)40mg,应注意病人的心功能,对老年人有心脏病者必须作中心静脉压监护。    ④补液途径:使用静脉输注与使用胃管灌注两条途径。以往单纯静脉输注易引起心衰和脑水肿,长春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窦安翔主任自1996 年来采用消化道补液治疗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40 例,死亡4 例,合并冠心病者无1 例心衰,治愈率达89%。具体方法:经胃管每4h 注入温开水300~400ml,直至意识完全清醒能主动饮水为止。    (2)小剂量应用胰岛素:本症患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强,故在治疗过程中所需胰岛素总量也较小,多主张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这种方法疗效肯定,血糖下降速度稳定,副作用也比较小,使用原则既以5 ~ 6U/h 胰岛素静脉滴注, 与补液同时进行。当血糖降13.89mmol/L(250mg/dl)时应改用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水,按每2~4g 葡萄糖给1U 胰岛素的比例,在输液瓶内加入胰岛素输注,病情稳定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多数病人病情好转后可不用胰岛素。    (3)补钾:本病人体内钾总量减少,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钾即迅速下降,故应及时补钾。如病人无肾功能衰竭、尿少及高血钾(>5.5mmol/L),治疗开始即应补钾。用量根据尿量、血钾值、心电图等灵活掌握,每天3~8g 不等。病人清醒后,钾盐可部分或全部以口服补充。不主张常规补磷。人体对磷酸盐的需要量很小,1L 生理盐水加入1~2ml 磷酸钾,6h 内输完为合适剂量。过量补磷可引起血钙降低和手足搐搦。    (4)纠正酸中毒:部分病人同时存在酸中毒,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合并有严重酸中毒者,每次给予5%碳酸氢钠不超过150ml,用注射用水稀释成等渗液1.4%静脉滴注,疗程1~3 天,控制在600ml 以内。    ⑤治疗诱因及并发症:    A.控制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也是引起病人后期死亡的主要因素。必须一开始就给予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需要2 种以上新型广谱抗生素。这是降低病死率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B.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合并心力衰竭者应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引起低血钾和高血钾,应随访血钾和心电图。应保持血浆和血糖下降速度,以免引起脑水肿。应加强呼吸循环监测,仔细调整代谢紊乱。对症处理,加强支持疗法,以维持重要脏器功能。有高凝状态者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以防血栓形成。择优方案  以消化道补液为主纠正脱水,同时予以持续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及对症治疗。    (1)消化道补液对纠正高渗昏迷脱水尤为重要,对预后也至关重要。对于昏迷患者予以胃管补液,经胃管每4h 注入温开水300~400ml,直至能主动饮水。清醒后,如高渗尚未纠正,应鼓励患者主动饮水。24h 饮水1500~2000ml,直至高渗纠正。    (2)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可以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每小时予以胰岛素5~6U,直至高渗纠正。改为每天分次输注胰岛素或皮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    (3)血糖居高不下可行胰岛素冲击疗法,皮下或肌内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情况决定胰岛素用量。    (4)在补液及小剂量持续应用胰岛素的前提下,同时积极配合补钾、纠正酸中毒、预防或控制感染及去除诱因治疗。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