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有哪些
浏览:186 更新时间:2015-04-20 13:4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发生在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疾病,对于这种常见的疾病,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为了帮助大家详细认识不稳定型心绞痛,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其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心绞痛的病因包括:
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固定性狭窄(常在75%以上);
②冠状动脉痉挛,如变异型心绞痛;
③冠状动脉其他病变:如炎症,栓塞或先天畸形;
④非冠状动脉病变:如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严重贫血,甲亢,阵发性心动过速;
⑤低血压,血液黏滞度增高或血流缓慢;
⑥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或)冠状动脉痉挛。
(二)发病机制
1.血小板聚集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小板聚集既可是原发的现象,也可是缺血性疾病或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斑块破裂或裂缝的继发表现,可能其他因素也同样起作用,如交感神经性血管张力增高,循环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高胆固醇血症,白细胞激活和纤溶能力减退等,除此之外,还有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血清素血小板受体激活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2.血栓形成 除了血小板聚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存在活动性血栓形成过程,表现为血清纤维蛋白相关性抗原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的主要分解片段)增多,血清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组织纤溶蛋白激活剂抑制因子-Ⅰ,凝血酶原片段1+2和纤维蛋白肽浓度增高,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发生这些改变,提示高凝固状态不是急性血栓形成的标志,而是在临床稳定后持续存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伴有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有关的高凝状态,许多相关的研究显示,在冠脉造影时所见的冠状动脉内的灌注缺损具有血栓的表现,当给予溶栓治疗时,这种缺损可以消失,此外,这类患者的尸体解剖观察表明,在主要的冠状动脉内存在发展中的血栓形成过程,这个过程逐渐加重,造成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肌梗死和(或)猝死。
以上就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相信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可见,冠状动脉的病变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就必须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