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治疗措施
浏览:448 更新时间:2015-04-29 19:52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死亡率高,但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多数可以得到恢复,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下面是一些关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缺氧,经鼻或面罩给氧,FiO2<50%时,动脉血氧分压在9.32kPa(70mmHg)以上,严重缺氧者则采用辅助通气或体外膜氧。尽量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但对严重弥漫性病变者,尤其是AIDS 患者则应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龙40mg,6h 1 次,连用7 天。 2.病因治疗 (1)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异恶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初治有效率为77%。一般剂量甲氧苄啶(TMP)每天20mg/kg,磺胺甲恶唑(SMZ)每天100mg/kg,静脉注射或分4 次口服。病情严重者用静脉注射,7~10 天病情好转可改用口服,疗程至少14 天。副作用包括皮疹、转氨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血肌酐升高等,AIDS 病人半数以上可出现副反应。 (2)喷他脒(Pentamidine):对肺孢子虫有致死作用,但副反应发生率可达50%。剂量为4mg/kg,肌注,1 次/d,疗程14 天。初治有效率为70%,复治有效率为50%。缺点是毒副反应大,主要为肾性、低血糖、直立性低血压、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肌注部位疼痛和脓肿等。目前主张常规药物不能耐受和无效时用,仍可取得一定疗效。有报道用喷他脒吸入治疗,40mg/kg,1 次/d,取得较满意疗效。AIDS 患者,应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TMP-SMZ)或喷他脒疗程要长,3 周或更长。初期疗效同非AIDS 患者相似,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更明显,复发率也高,可达50%。对TMP-SMAK 或喷他脒过敏或治疗失败者,可用下列药物:①氨苯砜(Dapsone)加甲氧苄啶(TMP),前者每天100mg,后者每天200mg/kg,分4 次口服;②二氟甲基乌氨酸(DFMO,eflomithine),每天100mg/kg 静脉滴注或75mg/kg 口服,每6 小时1 次;③克林霉素加伯氨喹,均为每次450mg,3 次/d,口服。 作病原治疗。以前常用戊烷脒(pentamidine isothionate)100~150mg/(m2·d)或4~5mg/(kg·d),肌注10~14天。亦可气雾吸入,早期应用此药,至少60%患儿可以治愈,但约半数患儿可出现较重的不良副作用如局部发生无菌性脓肿、皮疹、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低血糖、低血钙、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损害等。目前,首选药物为甲氧苄胺嘧啶(TMP)20mg/(kg·d)加磺胺甲基异恶唑(SMZ)100mg/(kg·d),分2次服,连服2周,其疗效与戊烷脒相仿,但不良副作用远较少见,表现为皮肤过敏与胃肠道反应。亦有主张SMZCo100mg/(kg·d)2周,后减为半量再用二周,后再减为1/4量连用2月,有效率达75%,此药可作为化学预防剂,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高危患儿中预防此病,其剂量为TMP5mg/(kg·d)和SMZ25mg/(kg·d),皆分2次口服或每周连服3天,停4天,连用6个月。 支持疗法包括肌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吸氧。如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过程中发生此病,则需减量或停药。为预防此病在高危患儿中交叉感染,最近主张执行呼吸道隔离,直至治疗结束。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患者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治疗措施,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