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聤耳

聤耳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浏览:293    更新时间:2015-04-29 23:11

收藏

      ①泛指耳窍中流脓的病证。

  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二九:“劳伤血气,热乘虚也,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引起聤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暴病多属产症,久病多属虚证。实证多由肝、胆、叁焦湿热火毒熏蒸所致;虚证多由肾经虚损所致。实证中因风热所致者,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减。因湿热上蒸所致者,宜清热除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因肝胆湿火熏蒸所致者,宜清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因肝经血热所致者,宜清热凉血,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虚证中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的外治法也颇多。如熊胆用开水溶化滴耳;胆矾散为末吹耳中等。本病类今之急、慢性中耳炎。

  ③笆耳 ,病名。笆,音义同脓。笆耳系?耳的别称。《闫氏小儿方论》:“治笆耳,白矾水飞一钱,麝香、胭脂少许,研匀,用线裹杖子蘸药末入耳中。”

  症状为耳深部锐痛,逐渐加重为跳痛、钻痛,当喷嚏、嗬欠时疼痛可连至大部,听力下降等。

  常见证型有:

  ①风热邪毒型聤耳。起病较急,证见耳内刺痛发胀,痛连头部,并见耳鸣,听力障碍,或有脓液流出,色黄质稠,伴有发热,怕冷,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疏散风热,消肿解毒,方用蔓荆子散等。

  ②肝胆火盛型聤耳。证见耳内疼痛发胀,有脓液稠黄,量多,头痛,烦躁易怒,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火,方用龙胆泻肝汤等。

  ③肾阴亏损型聤耳。证见耳内流脓,缠绵不愈,时流时止,脓色白量多,一般无红肿疼痛,伴有眩晕,耳鸣,口干烦热,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补肾、养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等。

  ?耳多因平素肝胆火盛,感受风热邪气,上犯于耳;或污水灌耳及挖耳损伤等感染邪毒;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等引起。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