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的相关知识有多少?
浏览:327 更新时间:2015-05-02 05:01
由于社会复杂性增加了,对于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的发病概率也就提高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来说,如果想要进行疾病的治疗首先我们必须的知道这种疾病的发病因素或者是临床表现,现在我们的专家针对于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的临床知识总结了以下的知识点。
1.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1)血管内溶血血型不合输血、输注低渗溶液、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起病比较急,常有全身症状,如腰背酸痛、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
(2)血管外溶血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破坏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血管外溶血一般较轻,起病比较缓慢,可引起脾大,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多无血红蛋白尿。
在巨幼细胞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时,骨髓内的幼红细胞在释入血循环之前已在骨髓内破坏,称为原位溶血,或称为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是一种血管外溶血。(什么是原位溶血)。
2.异常红细胞的清除
血管内溶血时血红蛋白可以从肾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血管外溶血时,血红蛋白裂解产物,以粪胆原、尿胆原形式排出。
3.临床表现
①急性溶血
常起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和黄疸。主要是RBC大量破坏,分解产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所致。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如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坏死和管腔阻塞,可发生急性肾衰。
②慢性溶血起病缓慢,症状轻微,有贫血、黄疸、肝脾大三个特征,由于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损害等表现。
溶血性贫血相关的知识我们以上就总结了这么多,但是对于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来说还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在疾病的早期就应该做好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治疗工作,这还需要我们做好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的诊断鉴别工作,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的临床治疗效果,让患者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疾病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