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由什么引起的

浏览:472    更新时间:2015-05-02 12:40

收藏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堵塞,引起了眼部的急性缺血,常常会导致眼瞎,所以,我们需要对该疾病引起重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其发病机制是什么呢,详细了解请看下面介绍。

  (一)发病原因

  本病多发生在有高血压(64%),糖尿病(24%),心脏病(28%),颈动脉粥样硬化(32%)的老年人,青年患者比较少见,发病者常伴有偏头痛(1/3),血黏度异常,血液病,口服避孕药和外伤等诱因,或因风湿性心脏病有心内膜赘生物者。

  (二)发病机制

  导致视网膜血管发生阻塞的直接原因主要为血管栓塞,血管痉挛,血管壁的改变和血栓形成,以及从外部压迫血管等,可为单因素致病,也可以是上述诸因素综合致病。

  1.血管栓塞 主要为各种类型的栓子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导致血管阻塞,栓子常位于筛板处,因视网膜中央动脉经过筛板时管径变窄,特别是老年人该处组织硬化,栓子更易在此处存留;其次栓子常位于后极部动脉分叉处,常见的栓子有以下几类:

  (1)胆固醇栓子:为栓子中最常见者,约占87%,栓子来源有67.5%发生于颈动脉,主动脉或大血管有进行性粥样硬化的患者,由于粥样斑坏死,溃疡暴露在血流中,含有胆固醇的物质脱落,成为栓子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这种栓子比较小,呈黄色反光,通常位于颞侧支动脉分叉处,尤以颞上支最易受累,可为单个栓子阻塞,也可为多数性,栓子位于黄斑周围多支小动脉处,引起血流受阻,阻塞程度因栓子大小而异,几天后栓子移行至血管远端,约3个月后可完全消失。

  (2)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颈动脉栓塞的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内皮细胞受损,致内壁失去光滑性,且内皮下增殖,管腔变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在血管内皮粗糙面形成血栓性斑块,斑块脱落后可进入视网膜血流,这种栓子比较大,呈灰白色小体,可完全阻塞视网膜血流,患者突然完全失明,较小的栓子可在纤溶作用下数天后完全消失,血循环恢复,大的栓子则可在血管内机化,导致该处血管壁白鞘形成。

  (3)钙化栓子:比较少见,占视网膜栓子的4%,来源于钙化的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或升主动脉和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患者常有风湿性心脏病或其他心瓣膜病,栓子多为单个,色白无光泽,呈卵圆形,比较坚固,栓子位于筛板附近或进入第1级分支,不易吸收,长期位于视网膜动脉内。

  (4)其他少见栓子:包括肿瘤栓子,如心房黏液瘤;脂肪栓子见于长骨骨折患者;脓毒栓子见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硅栓子见于作各种成型或美容手术注入硅制剂者;药物栓子偶可发生于在眼周围注射可的松者;其他尚有气体栓子,滑石粉栓子等。

  2.血管痉挛 发生于血管无器质性病变但血管舒缩不稳定的青年人,有早期高血压的病人,也可发生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轻度的视网膜血管痉挛,患者感到短暂的视力模糊,强烈的阵发性血管痉挛可使血流完全阻断,产生一过性黑矇,如果痉挛迅速缓解,视力可恢复正常,痉挛发作频率和时间长短随病情程度而异,可多天1次至1天数次,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反复多次痉挛也可使视功能受损,血管痉挛常可因其他原因而诱发,如冲洗阴道,冲洗鼻旁窦或姿势改变,也可在各种感染性疾患,如流感或疟疾等,或外源性毒素,如烟,酒,奎宁等中毒时发生,血管痉挛还常合并有偏头痛或听力减退。

  3.血管壁的改变和血栓形成 由于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皮下增殖变性,使血管内皮粗糙,管腔变窄,易于形成血栓,各种炎症也可直接侵犯动脉壁产生动脉炎,如巨细胞动脉炎,全身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以及皮肌炎等,炎症使血管壁细胞浸润,肿胀,阻塞管腔,炎症,感染或毒素也可刺激血管,发生痉挛,收缩和阻塞。

  4.血管外部压迫 如青光眼,视盘埋藏性玻璃疣,视网膜脱离手术如巩膜环扎术,眼内注入膨胀气体,眼眶手术创伤,过度电凝止血,球后肿瘤或外伤致球后出血等,以上各种原因导致眼压和眶压的增高,均可诱发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常为多因素致病,既有血管病变的基础,也合并有栓塞或其他诱因而综合致病。

  5.其他,如外伤,手术,寄生虫和肿瘤等以及眼球后麻醉时球后出血,可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引起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机制也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希望通过以上阅读,大家可以理解,对该疾病也有一个新的认识,明白它的危害性,疾病出现早期就要及时治疗。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