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浏览:337    更新时间:2015-05-01 06:54

收藏

  孩子一旦患上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才行,不管是对于任何的疾病,患者们都要找到发病的原因才行,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这样的话,孩子才会健康的长大,究竟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一)发病原因

  1.病因

  (1)先天性(体质性)或遗传性: ①Fanconi贫血。 ②先天性角化不良症(dyskeratosis congenita)。 ③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本征,为伴有胰腺功能不良的先天性再障。 ④网状组织增生不良症(reticular dysgenesis)。 ⑤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征(amegakaryocytic thrombocytopenia)。 ⑥家族性再障(familal aplastic anemia)。 ⑦白血病前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号染色体单体。 ⑧非血液学综合征如Down,Dubowitz,Seckel综合征等。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偶见于同胞兄妹中,提示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遗传性疾病。仅不足10%患者有家族史其余多数患者呈散发性。1/3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余为隐性遗传。

  (2)获得性:

  特发性:原因不明,多见于青壮年。虽然原因未明,但在有些病儿不能完全排除接触有害的化学或物理因素的可能性,因为时间较长多已被家长或病儿遗忘。

  继发性:

  ①药物因素:已有几十种药物引起再障的报道,但其中以氯霉素为最多。药物引起再障机理可能由于: A.毒性反应:这与剂量大小有关,多数可逆。任何人皆可发生骨髓损害。各种细胞毒药物,例如治疗恶性肿瘤与白血病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阿糖胞苷、氨甲喋呤和阿霉素等。有些有机溶质如苯等也能导致骨髓生血障碍。 B.个体特敏性:其与药物剂量相关性差,常不可逆。这些物品中多为药物,最常见的如氯霉素,此外,某些止痛药如保泰松和氨基比林,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和三甲双酮,抗疟药如阿的平,其他如化肥、染料和杀虫剂等。对此类敏感者也可引起再障碍性贫血。

  ②化学因素:如苯、油漆、汽油、农药等也与再障发生有关。

  ③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属于这类的如X射线、放射性物质或核爆炸的电离辐射。

  ④感染因素:急、慢性感染,包括细菌(伤寒等)、病毒(肝炎、EBV、CMV、B19等病毒)、寄生虫(疟原虫等)。

  ⑤ 其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前期等。

  (二)发病机制

  尚不完全明了,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再障的发生主要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和干细胞受损。

  1.多能造血干细胞缺乏或缺陷 病儿CD34 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动物实验和病人骨髓干细胞培养发现90%以上的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FU-C)低于正常值,红系爆发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CFU-E)亦低于正常。并发现CHU-C形成的细胞丛/集落比值升高,提示CFU-C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再障病儿的造血干细胞对造血生长因子(HGFs)反应性降低。

  2.造血微环境缺陷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的微循环和基质。正常骨髓微环境是维持正常造血的必要条件。实验证明当骨髓微循环遭到破坏,即使输入干细胞亦不能生长,只有在微循环重建后才能见到干细胞的再生。基质细胞可分泌许多生长因子,如干细胞因子(SCF)、Flt3(为一种造血细胞刺激因子配体)、IL-3、IL-11等,它们能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等功能。

  3.免疫紊乱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导致造血细胞增殖调节异常。实验资料提示为数不少的再障病人常有抑制性T(CD3 、CD8 )淋巴细胞增多,辅助性T(CD3 、CD4 )淋巴细胞减少,CD4 /CD8 比值倒置(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而有所区别)。Ⅱ-2活力亢进,NK细胞和干扰素等具有抑制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细胞及因子活性增加。体液免疫紊乱也可引起再障的发生,部分再障患儿血浆中可有抗造血细胞抗体存在。上述发病机制在同一个病儿身上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存在,也可几种因素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因此,临床疗效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理改变:骨髓多能干细胞及微环境受损而产生一系列机能与形态变化,红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可见网状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碱组织细胞。巨核细胞不易发现,粒细胞系和幼红细胞系均明显减少。进一步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最近发现再障病人可有淋巴细胞总数下降,E-玫瑰花结绝对值、皮肤超敏反应和巨噬细胞功能有不同程度降低。急性型尚有裂解素和γ球蛋白减低,故产生再障的原因尚有免疫因素。

  对于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原因,都知道了,患者要远离这种疾病,发现了它的症状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做检查和治疗,这样孩子才会有健康的身体,一定要引起强烈的重视才行,积极的配合医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