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小儿药物变态反应

小儿药物变态反应的诊断方法介绍

浏览:341    更新时间:2015-04-30 10:38

收藏

  小儿药物变态反应所引发的变态反应跟其他的过敏症状很是相似,所以要想诊断该疾病,就要认识更多关于该疾病的症状。下面是关于该疾病的诊断介绍,希望对大家有用。

  重点与感染性

  可根据下述标准, 分析皮疹为变应性还是为非变应性。

  1. 既往对药物的耐受性  病人对引发变态反应的药物, 过去多能较好耐受。

  2. 药物剂量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 多出现在常用的治疗剂量, 有时小于常用剂量也可出现, 故可依此除外毒性反应或蓄积作用。

  3. 临床表现  药物变态反应的表现, 常与其它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相似, 但与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不同。对治疗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当伴有典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如血清病样反应、 过敏性休克、 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哮喘及接触性皮炎时, 应着重考虑药物变态反应的可能性。

  4. 潜伏期  变态反应的发生, 有肯定的潜伏期, 一般为7~10 d。短于潜伏期时, 因过敏状态还未形成, 对所用药物不会发生反应。过敏状态形成之后, 再用该药, 则在数十分钟至24 h内将发生反应, 一般不超过72 h。

  5. 反应再发  这种反应一旦发生, 以后再用该药或与其化学构造相似的药物, 既使用量很小, 也可引起再发。

  6. 好发于易感性个体  这种反应只见于少数有易感性的人。这种人或其家族成员常有变应性疾病的历史。注意不要把其他药物反应看成是药物变态反应。

  7. 病程的自限性  绝大多数的病程具有自限性, 停用致敏药物后就可以很快消退, 只有少数例外。

  8. 其他  抗组织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有较好效果; 有些病人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加等。这些都可有助于判断,但应注意有些其它疾病也可出现类似情况,故只能作为参考。

  以上关于小儿药物变态反应的诊断介绍,是对该疾病的另一种介绍,希望大家经过介绍,对该疾病也更清楚的认识,并可以对该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及时的治疗该疾病,早日康复!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