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假囊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浏览:343 更新时间:2015-05-02 00:11
大约有半数病人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和白细胞增多。胆道梗阻时胆红素可升高。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持续升高3周以上,其中一半的病人可能并发假性囊肿。有小部分患者肝功能检查异常。
1.X线检查 包括腹平片和胃肠钡餐造影。
腹部平片:可见胃和结肠气泡影移位,由于胰腺炎导致的钙化,可偶见胰腺出现斑片状钙化灶,囊壁显示弧形致密线状阴影。
胃肠钡餐造影:因情况不同可采用钡餐、钡灌肠或兼用两种方法。
(1)胃十二指肠型:囊肿位于胰腺头部与十二指肠内侧间,较大的囊肿可致十二指肠环扩大呈大圆弧形,内缘受压,肠腔狭窄,钡剂通过缓慢,胃幽门前区与十二指肠壶腹部上移,十二指肠水平段和升段向左下移位。
(2)胃肝型:囊肿位于胰体上缘与胃肝之间,使胃小弯呈长弧形向左下移位。
(3)胃后型:囊肿位于胰体前方,胃体后方,侧位检查可见胃体向前移位,与脊柱的距离增宽,胃后壁呈弧形凹陷,胃腔呈弯曲细带状,横结肠向下移位,脾脏向左下移位。
(4)胃结肠型:囊肿位于胰颈或体部前下方,可使胃向前上移位,横结肠向下移位。
(5)结肠系膜型:囊肿位于胰体下缘,伸入横结肠系膜,使横结肠向前上移位,降结肠向左移位,胃向右上移位。
(6)胃脾型:囊肿位于胰尾和胃脾之间,使胃体向右前移位,胃大弯出现边缘光滑的弧形压迹,脾向左下移位,巨大囊肿可使膈肌升高,活动受限。
本法简便,约77%~86%的囊肿有阳性表现,可显示囊肿对胃及十二指肠的压迫程度及上述脏器移位情况,从而明确囊肿的位置与胃肠道的关系。与其他影像学方法结合对比,为内引流方式的选择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2.B超 胰腺周围可探及一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多数内部清晰,少数有散在回声光点,后壁回声加强,在此部位正常胰腺结构一般消失,个别病例可见部分胰腺组织回声,与液性暗区相连的其余地方可探及胰腺组织结构。少数胰腺假囊肿在液性暗区内有多条分隔光带,提示为多房结构。有些囊肿可探及强回声及声影,应考虑有钙化或胰管结石,较大的囊肿可显示周围脏器、血管和胆管受压移位迹象。真性囊肿一般较小,位于胰腺组织内部,其周围一般有正常胰腺结构。假性囊肿在胰旁,此部位通常无胰组织回声,两者不难鉴别。此法简便,无创,费用低,准确率高达95%~99%,不仅可断定囊肿的大小、位置,而且可识别囊肿的性质,囊壁的厚度,囊内清晰度,其间有无房隔。因此应作为胰腺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多次检查,动态观察,以指导治疗及确定手术时机与方法。
3.CT 胰腺假囊肿接近水样,囊壁薄而均匀,且无强化,没有壁结节,当囊壁上或囊内有不规则钙化时,囊壁上可见小的姐妹囊或乳头状结节突入囊腔,如增强后囊壁发现壁结节,则有囊腺癌的可能,如囊内见到不规则的小气泡或气液平面则为脓肿的可疑征象,当囊内有出血、感染或坏死组织时,囊内密度增大,其鉴别主要依靠病史。本方法不仅可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而且能测定其性质,有助于胰腺假囊肿与胰腺脓肿、胰腺囊性肿瘤的鉴别。对于囊内气体较多或肥胖病人,特别对直径<5cm,B超难以查出的囊肿,CT可获得较佳的影像效果,鉴于CT需要设备,费用高,对人体有损害,因此不能列为胰腺假囊肿常规的检查项目。
4.ERCP 可显示慢性胰腺炎时胰管狭窄病变,并可发现部分囊肿与胰管相通,但此项检查有诱发感染的危险,近年来多不主张应用,一般只安排于术前在充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5.选择性动脉造影 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假性囊肿有肯定的诊断价值,能显示病变部位。囊肿区呈无血管区,并见邻近血管移位变形。该项检查能正确地诊断血管受侵情况,确定有否出血和出血来源,判断囊壁内有否假性动脉瘤存在。
6.经皮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用于鉴别囊性液。对这种检查方法尚存在分歧,持反对意见者理由有二,①担心恶性细胞种植到腹膜或穿刺途径;②担心误诊导致不恰当治疗。因此,对于诊断较为明确的胰腺假囊肿,根本毋需做此项检查。仅用于高度怀疑胰腺囊腺癌,患者因多种原因不适于手术而又需做出诊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