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副伤寒

副伤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浏览:405    更新时间:2015-04-27 16:54

收藏

  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极相类似,但副伤寒丙的症状颇有不同。潜伏期较伤寒短,一般为8~10天,有时仅为3~6天。

  1.副伤寒甲、乙 起病缓慢,但骤起者亦不少见。开始时可先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约2~3天后症状减轻,继而体温升高,伤寒样症状出现。亦有胃肠炎症状显著,并且持续较久者,以副伤寒乙多见,曾被称为“胃肠炎型副伤寒”。发热常于3~4天内达高峰,波动较大,稽留热型少见。热程较短(副伤寒甲平均3周,副伤寒乙2周),毒血症状较轻,但肠道症状则较显著。可出现相对缓脉与肝、脾肿大,与伤寒相同。皮疹常较早出现,可遍布全身且较伤寒皮疹稍大而色较深(副伤寒甲),但有时呈丘疹状(副伤寒乙)。复发与再燃在副伤寒甲、乙均较常见,尤以副伤寒甲为多。肠出血、肠穿孔均较少见。病死率较低。

  2.副伤寒丙 临床症状复杂,常见有以下3种类型。

  (1)伤寒型:症状与副伤寒甲、乙大致相似。发病急,体温迅速升高,热型不规则,多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儿童患者可伴有惊厥与烦躁不安,重者可出现谵妄或昏迷。病程中常有肝、脾肿大,易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热程约1~2周,以后热渐退,病情趋向好转。

  (2)急性胃肠炎型:多因进食此菌污染的食物所引起;以胃肠炎症状为主,病程短,约2~5天内恢复。

  (3)脓毒血症型:常见于体弱儿童和慢性消耗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脓毒血症症状。发病急、寒战、高热,不规则、弛张或间歇热型,热程1~3周不等,如有化脓性并发症,病程更长。常有皮疹,肝、脾肿大,并可出现黄疸。半数以上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下述迁延性化脓性并发症:①常在肋软骨、肋骨、锁骨以及膝、踝、足、指、腰椎、骶骨等关节发生病变,继而出现局限性脓肿。脓肿仅呈轻度红肿,于数周内穿破形成窦道,或波及邻近骨质导致骨髓炎,也有持续数月而不破者,故外表极似结核性感染,但抽取脓液培养可发现副伤寒丙杆菌。②肺部感染及肺部化脓病灶。多数患者伴有支气管炎、肺炎、胸膜渗液、脓胸等,有时痰液培养可检出此菌。③化脓性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肾盂肾炎等亦偶有发生。此类并发症需较长时间治疗。

  3.副伤寒的复发与再燃相当常见 尤以副伤寒甲为多。

  有时不易与伤寒鉴别,须依靠细菌培养及伤寒凝集试验才能确诊。

  1.细菌培养 发热期间血液和骨髓培养阳性率较高。胃肠炎型患者粪便培养易获阳性。有局部化脓病灶的患者,可从抽取的脓液中检出病原菌。

  2.伤寒凝集试验 副伤寒甲、乙的凝集效价较高,但副伤寒丙的效价较低。少数患者在病程中伤寒凝集试验始终阴性。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