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文章列表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卡氏肺孢子虫为单细胞生物,兼有原虫和真菌的特征。卡氏肺孢子虫主要有包囊和滋养体两种形态。滋养体为可变多形体,有细足和伪足形成,类似阿米巴。包囊呈圆形,直径4~6μm,囊壁内含有囊内小体(或称子孢子),完全成熟的包囊内一般为8个,包囊是重要的诊断形态。...【阅读全文】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学检查 白细胞增高或正常,与基础疾病有关。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常增加。 2.血气和肺功能 动脉血气常有低氧血症和呼吸性碱中毒。肺功能检查肺活量减低。肺弥散功能(DLCO)低于70%估计值。 3.病原学检查 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纤支镜肺活检做特...【阅读全文】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什么?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又称卡氏肺囊虫肺炎,是由卡氏肺孢子虫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是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本病20世纪50年代前仅见于早产儿,营养不良婴儿,近10余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化疗的普及尤其是AIDS病的出现,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AIDS患者最常见的...【阅读全文】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潜伏期4~8周。AIDS患者较长,平均6周,甚至可达1年。 1.流行性婴儿型(经典型) 流行于育婴机构。起病缓慢,先有畏食、腹泻、低热,以后逐渐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未经治疗病死率为20%~50%。 2.儿童-成人型(现代型) 起病较急,开始时干咳,迅速出现高热...【阅读全文】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本病死亡率高,但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多数可以得到恢复,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缺氧,经鼻或面罩给氧,FiO2<50%时,动脉血氧分压在9.32kPa(70mmHg)以上,严重缺氧者则采用辅助通气或体外膜氧。...【阅读全文】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应该如何预防?
注意免疫抑制者与患者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高危人群应密切注意观察。对有发生卡氏孢子虫危险的病人,应用药物预防,可有效地防止潜在感染转变为临床疾病和治疗后复发。一般用TMP 5mg/kg,SMZ 25mg/kg,每天或每周3次口服。喷他脒雾化吸入可作为二线预防用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