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文章列表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主要应与细菌性毛囊炎、寻常型痤疮、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疾病相鉴别。 细菌性毛囊炎由细菌引起,起病急,病程较短。损害为红色毛囊丘疹,顶端迅速化脓,周围绕以红晕,主要有痒痛感。寻常型痤疮惯发于颜面部、上胸与背部...【阅读全文】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应该如何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换洗内衣衫裤。 2.合理营养,因营养不良可诱发本病。对于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并预防本病。【阅读全文】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刮取损害或脓液置显微镜下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圆形、卵圆形厚壁孢子,直径为2~5µm,部分有“出芽”。常聚集成堆,无菌丝。培养需含脂培养基,有糠秕孢子菌生长。因糠秕孢子菌为人体皮肤正常菌群,皮脂腺活跃可促进嗜脂性的糠秕孢子菌生长,故直接镜检...【阅读全文】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什么?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系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肤毛囊性真菌感染。1973年由Potter正式报道和命名。多见于年轻患者。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排除细菌性毛囊炎、寻常型痤疮、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疾病,即可诊断。损害广泛或严重者,...【阅读全文】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系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肤毛囊性真菌感染。 (二)发病机制 病原菌侵入皮肤后,在毛囊繁殖生长,引起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2~4mm大小。严重者有脓头形成。【阅读全文】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概述
不少患有青壮年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在胸背和上臂出现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疱,可挤出粉状物等。但是并不是很多人了解此病,下面是此病的一些概述。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本病发病逐年增多。该菌是人体皮肤正常菌群...【阅读全文】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2%酮康唑洗剂或酮康唑霜局部使用。 2.损害广泛或严重者,可口服酮康唑片0.2g,1次/d,连服2周,伊曲康唑0.2g,1次/d,连服2周;或氟康唑0.1g,1次/d,连服2周。 3.去除诱发因素 保持皮肤清洁,健康和干燥,尽可能避免局部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 (二)预后 病程慢性。【阅读全文】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多见于年轻患者。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2~4mm大小。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上背、前胸,偶见于肩部、手臂、小腿、面部和颈部等。严重者有脓头形成,内含病原菌,称痤疮样糠秕孢子菌毛囊炎(acniform pityriasis folliculitis)。病程慢性。皮损有不同...【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