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的贫血文章列表
慢性疾病的贫血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基本疾病很重要。由于贫血一般较轻,通常不需输血。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可在少输或不输血的情况下纠正贫血,特别在癌症患者,所用剂量较肾衰的稍高(150~300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治疗2周后若有效,则Hb>0.5g/dl,血清铁蛋白<400ng/ml。需补充铁以保证红细胞生成素发挥充分的疗效。【阅读全文】
慢性疾病的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贫血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词语,但是慢性贫血却鲜有听说。实际上,慢性贫血也隐藏在我们周围,不容小觑。慢性病性贫血通常是指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肝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异常等。直接或间接影响造血组织而导致的一组慢性贫血。这一类也是老...【阅读全文】
慢性疾病的贫血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主要为轻到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很少低于90g/L,HCT不低于32%,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约1/3~1/2患者表现为低色素或小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正常、铁饱和度正常或少低于正常、血清铁蛋白增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亦增高。骨髓中铁幼粒...【阅读全文】
慢性疾病的贫血疾病应注意的饮食问题
慢性疾病的贫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经常听到,但是在医学临床上,这种慢性病的贫血却是比较多的,而且造成此病的病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虽然这种疾病在短时间内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是一旦到了非常严重的情况,就很有可能造成休克,后果非常严重。 饮食保健 1、慢性...【阅读全文】
慢性疾病的贫血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贫血相鉴别,如地中海贫血 、溶血过度所致贫血 、叶酸缺乏所致贫血、缺铁性贫血等。本病除了贫血的症状外,还有原发病的症状。【阅读全文】
慢性疾病的贫血应该如何预防?
患有慢性失血疾病,如肠寄生虫病、肠息肉、肛裂等,以及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均会造成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贫血。那么,该如何预防呢?提供以下办法,以供参考。 第一,提倡母乳喂养 因母乳中铁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于牛奶;4个月后应添加蛋黄、肝泥、肉末、豆粉、煮烂的菜叶等...【阅读全文】
慢性疾病的贫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血红蛋白罕有低于8g/dl。 二、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的测定。如果除慢性病的贫血外还存在缺铁现象,则血清铁蛋白不增加(一般保持在<100ng/ml);在感染、炎症或癌症时血清铁蛋白低水平。【阅读全文】
慢性疾病的贫血是什么?
慢性疾病性贫血是指在一些慢性感染如肺结核、肺脓肿等、炎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炎性肠病等、肿瘤如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及外科创伤持续1-2个月后所伴发的贫血,其特征为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亦低、而贮存铁增加的贫血。【阅读全文】
慢性疾病的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 其与其他系统性疾病所继发的贫血不同,如肝病、肾病及内分泌疾病所继发的贫血。其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包括3各方面: (1)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2)骨髓对贫血状态的反应障碍; (3)铁的释放及利用障碍。【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