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型血吸虫病文章列表
脑型血吸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虫卵随粪便入水后,在适宜的温度下孵出毛蚴侵入中间宿主淡水螺(日本血吸虫为钉螺),在螺内经胞蚴发育为尾蚴释放入水,当血吸虫的终宿主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后,尾蚴可从皮肤或黏膜侵入宿主...【阅读全文】
脑型血吸虫病是什么?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全世界约有2亿人遭受感染,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当血吸虫虫卵逸出门脉系统沉积于脑、脊髓等处,则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血吸虫病。寄生人体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5...【阅读全文】
脑型血吸虫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病原治疗 我国曾先后采用锑剂、呋喃丙胺、六氯对二甲苯与硝硫氰胺等药物治疗血吸虫病,但自1977年国内合成吡喹酮后,上述药物均已被吡喹酮替代。本药不但可以杀死成虫,尚可杀灭虫卵并抑制虫卵肉芽肿生长。吡喹酮剂量和疗程如下:常规使用的总剂量为成人60mg/kg(60...【阅读全文】
脑型血吸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粪便检查 粪便中可找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 2.血常规检查 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多在(10~30)×109/L之间,可见类白血病反应。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一般占20%~40%,嗜酸性细胞增多为本病的特点之一。 3.脑脊液检查 有时在脑脊液中可以找到虫卵。白...【阅读全文】
脑型血吸虫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脑血吸虫病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均多见于年轻人。急性型多在感染后6个月左右发病,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发热、意识障碍、瘫痪、抽搐及腱反射亢进、脑膜刺激症、锥体束征等。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蛋白与白细胞轻度增高。随着病人体温下降,症状可以有所缓解;慢性型...【阅读全文】
脑型血吸虫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脑型血吸虫病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其他脑寄生虫病 如脑棘球蚴病、脑猪囊尾蚴病、脑阿米巴病、脑弓形虫病等。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特征,特异性免疫诊断及典型影像学检查加以区别。 2.脑部非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如脑炎、脑脓肿、脑结核等。 3.脑部非感染...【阅读全文】
脑型血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对流行区的病人进行普查,彻底治疗病人及病畜。 3.切断传播途径 应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在我国消灭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卫生宣教,避免接触疫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