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文章列表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增高,绝对值>7.5×109/L。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感染时明显升高,慢性不升高。 3.骨髓象 晚幼粒、杆状核增多。可见中毒颗粒,Döhle小体,胞质空泡。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可选择心电图、B超、X线、CT、MRI等检查。【阅读全文】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可以暂时性阻塞毛细血管,可暂时性减少局部血流量而引起局部缺血,如引起心肌的再灌流损伤和梗死等。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步骤见图1。 中性粒细胞形态有助于早期诊断,中毒颗粒、Döhle小体、胞质空泡的存在常提示存...【阅读全文】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主要是对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原发性疾病的治疗。 (二)预后 与病因有关。如感染、物理因素所致者去除病因即可恢复;如肿瘤等因素所致预后则差。【阅读全文】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多种疾病,归纳如下: 1.感染 多种局部或全身的急、慢性感染,如细菌感染尤其是球菌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及结核分枝杆菌所致者;病毒感染如狂犬病、脊髓灰质炎、水痘;立克次体感染等均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增多程...【阅读全文】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是什么?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neutrophilic granulocytosis)是指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外周血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和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