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中性粒细胞趋化试验

中性粒细胞趋化试验

收藏

  中性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大致包括趋化、调理、吞噬和杀菌几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走向细菌周围,经过调理素作用的细菌易黏附在中性粒细胞上,使中性粒细胞膜内陷,通过胞饮作用将细菌吞入形成吞噬小包,与细胞内的溶酶体融合成噬溶酶体,将细菌杀伤。但如果机体的趋化因子减少或吞噬细胞本身对正常趋化因子无反应时,即可导致吞噬细胞吞噬减弱,使机体容易感染。

检查部位:免疫系统科室:
空腹检查:医院参考价:¥10
注意事项

  (1)配制琼脂糖平皿也可用Eagle培养液、RP-MI-1640培养液,但必须添加血清(AB型正常人血清或小牛血清均可),最终浓度为10%~20%。如无血清,则移行细胞数减少且分散,趋化移动减弱。

  (2)受检中性粒细胞不能用葡聚糖沉降法收集,因其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移行的能力。

  (3)加入每孔的中性粒细胞数必须准确定量,其数量多少与趋化移动密切相关。细胞数过多,趋化指数降低,细胞数过少,趋化指数虽不降低,但因移行细胞数减少且分散,常难以正确测量细胞移行的距离。

  (4)孔距以2.4mm较为理想,孔距过大,可使趋化因子在琼脂糖中扩散过大而稀释。

  (5)培养时间2~3h,细胞移行即达高峰。在5% CO2环境中培养,能增进中性粒细胞趋化移动的能力。

指标解读

正常:

  新生儿移动指数为2.0~2.5左右;成人为3.0~3.5左右。实验条件不同,差别很大,故正常对照很重要。

异常:
暂无相关资料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