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颤证

颤证

收藏
九、饮食

1.风阳内动证

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

证机概要:郁怒伤肝,肝郁化火生风,风阳侵扰筋脉。

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前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震颤,烦躁,眩晕者;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作用,适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风,风阳扰动筋脉之颤证。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镇肝熄风止颤;生地黄,芍、玄参、龟板、天门冬育阴清热,潜阳熄风;怀牛膝、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黄芩、栀清热泻火;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

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柏、牡丹皮;心烦失眠,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养血补心安神;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熄风活络止颤之力。

2.痰热风动证

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代表方: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前方祛痰行气,后方清热平肝熄风,二方合用热化痰,平肝熄风,适用于痰热内蕴,扰动肝风之颤证。

常用药:半夏、胆南星、竹茹、川贝母、黄芩清热化痰;羚羊角、桑叶、钩藤、菊花平肝熄风止颤;生地、生白芍、甘草育阴清热,缓急止颤;橘红,茯苓,枳实健脾理气。

若痰湿内聚,证见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煨皂角、白芥子以燥湿豁痰;震颤较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心烦易怒者,加天竺黄、牡丹皮,郁金;胸闷脘痞,加瓜蒌皮,厚朴、苍术;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神识呆滞,加石菖蒲、远志。

3.气血亏虚证

头摇肢颤,面色咣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中医内科学证机概要: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补益心脾,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虚风内动之颤证。

常用药:熟地,当归,白芍、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养血;肉桂助阳,鼓舞气血生长;天麻,钩藤、珍珠母平肝熄风止颤;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

气虚运化无力,湿聚成痰,应化痰通络止颤,加半夏,白芥子:胆南星;血虚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健忘,加炒枣仁,柏子仁;气虚血滞,肢体颤抖,疼痛麻木,加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

4.髓海不足证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痴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证机概要:髓海不足,神机失养,肢体筋脉失主。治法:填精补髓,育阴熄风。

代表方: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前方重在益气,填补精髓,适用于肾精亏损,神机失用,肢体震颤伴有智能障碍者;后方增液滋阴熄风,用于热盛耗伤阴滓,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证。

常用药:龟板.鳖甲,生牡蛎、钩藤、鸡子黄、阿胶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拘杞子,鹿角、熟地,生地、白芍、麦冬、麻仁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润燥;人参.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化生气血;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以安神,若肝风甚,肢体颤抖、眩晕较著,加天麻、全蝎,石决明;阴虚火旺,兼见五心烦热,躁动失眠,便秘溲赤,加黄柏、知母、丹皮,元参;肢体麻木,拘急强直,加木瓜、僵蚕,地龙,重用白芍、甘草以舒筋缓急。

5.阳气虚衰证

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 自汗,小便清长或以温煦筋脉,用于肾阳衰微,筋脉拘挛。

常用药:附子、肉桂、巴戟天补肾温阳;山萸肉,熟地黄补肾填精;党参、白术、生姜补气健脾,祛痰除湿;白芍,甘草缓急止颤。大便稀溏者,加于姜、肉豆蔻温中健脾;心悸者加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

相关疾病
颤证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