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收藏
六、并发症

1.甲亢性心脏病(甲心病) 是甲亢的常见合并症,国内报告约占住院甲亢病人的8.6%~17.5%不等。老年人甲亢合并甲心病的比率更高。

(1)引起甲心病的主要机制:①由于甲状腺激素增高,全身代谢亢进,组织氧耗量增加,促进心动过速,心肌负荷增加,心肌缺氧,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②高甲状腺激素血症激活心肌细胞膜的ATP酶,使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高,心肌兴奋性及收缩力增高,容易产生异位搏动点,导致心律失常;③由于在高甲状腺激素作用下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增高,加之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高,心率加快及收缩力增加引起心肌舒张、收缩期超负荷,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老年人由于冠心病等因素影响,心脏基础差,甲心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2)甲心病的诊断标准:甲亢对心脏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如心电图改变,但不能都认为是甲心病。因此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诊断。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一般遵循的原则为:①心脏扩大;②明显的心律失常(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和频发期前收缩等);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⑤甲亢控制后心脏损害明显好转或消失。在甲亢确诊情况下,上述条件中①~④条中符合任何一条加上第⑤条,并排除其他原因心脏病后,甲心病诊断可成立。其中以房颤(包括阵发性或持续性)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全心衰竭在老年人中更为多见。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甚至阿-斯综合征,以及病窦综合征也时有报告。

2.甲亢危象 本症是甲亢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60%~80%。老年人尤其危险。在甲亢未得到控制情况下,受到应激刺激,如严重感染、外伤、手术等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在甲亢未完全控制时进行手术或重症甲亢病人进行131碘放射治疗时未采取必要措施,也可导致甲亢危象发生。

(1)发病机制:甲亢危象的发生可能有多方面因素引起:①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入血循环中;②血中游离甲状腺素增加;③机体对甲状腺激素反应异常;④肾上腺素能的活力增加;⑤甲状腺激素在肝中清除降低。

(2)临床特点:弥漫性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亢均可发生危象。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大汗淋漓、心动过速,频繁呕吐及腹泻,谵妄,甚至昏迷、休克。电解质失衡,最终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多数患者甲状腺肿大明显。老年患者可仅有心脏异常,尤以心律失常或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多可找出明显的发病诱因。

(3)治疗原则:

①保护机体脏器,防止功能衰竭:发热轻者,用退热剂。应避免用大量阿司匹林,因其可使患者代谢率进一步增高,还能与甲状腺激素竞争甲状腺结合蛋白使游离激素增多。高热时,积极物理降温,必要时人工冬眠。由于代谢明显增高,应给氧。因高热、呕吐及大量出汗,需补充水,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糖和维生素。应用皮质激素治疗。

②降低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口服或胃管鼻饲大剂量硫脲类抗甲状腺药(丙基硫脲嘧啶600~1000mg/d或甲巯咪唑60~100mg/d)后,可迅速(1h内)阻止甲状腺内碘化物有机结合。以后再给维持量。于用硫脲类药后1h,再开始给碘剂(复方碘溶液30滴,或静点复方碘溶液3~4ml/d),可较完全地抑制由所用碘产生的额外的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③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抗交感神经药物可减轻周围组织对儿茶酚胺的作用。常用有普萘洛尔(每6h口服,每天40~80mg;或静注1~5mg)、利血平和呱乙啶等。

④控制诱因:

积极处理引发危象的各种疾病诱因,包括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4)预后:

开始治疗后的最初3天是抢救的关键时刻。治疗成功者,病人多在治疗后的1~2天内好转,1周内恢复。危象恢复后,碘剂和皮质激素可逐渐减量。

2.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

(1)诊断: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是甲亢的神经、肌肉的一个合并症,诊断依据为:①临床上诊断甲亢明确,伴有或不伴有慢性肌力减退和肌萎缩。②肌电图示以运动单位时限缩短为突出的特征性肌病型改变。③肌肉组织病变提示以肌原性损害为主。④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肌肉病变。

(2)临床特点:多数病人以甲状腺激素增多的症状起病,少数以肢体的肌力减退为首发症状,或甲状腺激素增多表现与肌力减退同时发生。肌无力多数出现在上肢和(或)下肢近端,个别可有吞咽困难。

(3)治疗及预后:用抗甲状腺药治疗,甲亢控制后肌病随之逐渐治愈。甲亢治疗3~5个月,肌病可完全恢复正常。

3.其他 甲亢尚有合并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硬皮等多种免疫性疾病,但在临床上并不多见。

相关疾病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