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

收藏
九、饮食

      1.限制钠盐的摄入:以预防和减轻水肿,应根据应根据病情选用低盐、无盐饮食。低盐即烹调时食盐2克/天;食盐含钠391克,或相当于酱油10毫克。大量利尿时应适当增加实验的量以预防低钠综合征。
2.限制水的摄入: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水的潴留主要继发于钠的潴留。身体内潴留7克氯化纳的同时,必须潴留1升水,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故在采取低钠饮食时,可不必严格限制进水量。
3.限制脂肪: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宜按(40克— 60克)/天。印制房产热能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过多的脂肪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并可能包饶心脏、压迫心肌;或腹部脂肪过多使横膈上升,压迫心脏感到闷胀不适。
4. 补充维生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乏味道,故膳食应注意富含多种维生素,如鲜嫩蔬菜、绿叶菜汁、山楂、鲜枣、草莓、香蕉、橘子等,必要时应口服补维生素B和C等。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脚气性心脏病,并诱发高排血量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叶酸缺乏可引起心脏增大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4. 电解质平衡: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为钾的平衡失调。由于摄入不足丢失增多或利尿剂治疗等可出现低钾血症,引起肠麻痹、心律失常,诱发洋地黄中毒等,这时应摄食含钾高的食物,如干蘑菇、紫菜、红枣、香菜、香椿、菠菜、苋菜、香蕉及谷类等。如因肾功能减退,出现高钾血症时,则应选择含钾低的食物。
5.钾的摄入:加平衡是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临床中最常遇到的为缺钾,主要发生于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有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桔子、枣子、番木瓜等。必要适应补钾治疗,或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应用,或御含钾量较高的利尿中草药,如金钱草、苜蓄草、木通 、夏枯草、牛膝、玉米须、鱼腥草、茯苓等和用。
6.热能和蛋白质不宜过高。一般来说,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限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每天50-70克,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减少蛋白质的供给,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
7.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供给安(300克-350克)/天,因其易于消化,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排空快,可减少心脏受胃膨胀的压迫。宜选时含淀粉及多糖类食物,避免过多蔗糖及点心等,以预防胀气、肥胖及甘油三酯升高。

相关疾病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