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

收藏
八、治疗

  
    小儿腹泻用药一:丁桂儿脐贴,功能主治: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外用。贴于脐部,一次1贴,24小时换药一次。

小儿腹泻用药二: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的儿童及婴幼儿抵抗力下降;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营养消化吸收差;腹泻、腹痛、腹胀、便秘;饮食不当;水土不适。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冲剂加入到适量温水或牛奶(37℃以下)中冲服。

小儿腹泻用药三:小儿功劳止泻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周岁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儿腹泻用药四:健儿止泻颗粒,功能主治:固脾止泻。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周岁以内一次6克,一至五岁一次6-12克,五岁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次。

以上药物主要是对小儿肠粘膜要加以保护,腹泻极其严重时,可以服用一些止泻的药物,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糖浆。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等。若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应重用山楂、鸡内金;由谷类致积者,重用麦芽、谷芽;若积滞原因不明,而伴腹胀,应选用神曲、厚朴。

(2)导滞攻下法:按“实则泻之”法则,临床上对实积可用导滞攻下法。常用导泻药品如大黄、枳实等。

(3)清热利湿法:由于外感暑邪、内蕴湿热引起腹泻,按“热则清之”法则,可采用清热利湿法。常用清热药物如葛根、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铁苋菜等。因这类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临床上多用于感染性腹泻。

(4)温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泻,按“寒者温之”的法则,应采用温中祛寒法。常用药物如干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气法:久泻必虚,按“虚者补之”的法则,常用健脾益气法。常用药物如炒白术、怀山药、茯苓、炒扁豆、芡实、莲肉、党参、黄芪、炙草等。

(6)利水渗湿法:“湿胜则濡泻”,中医治疗腹泻重视调中分利,常采用利水渗湿法。常用利水渗湿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7)涩肠止泻法:久泻肠滑不止,按“滑需固涩”法则,可采用涩肠止泻法。常用固涩药物如诃子、赤石脂、石榴皮、乌梅、罂粟壳等。

(8)行气消胀法:腹泻出现肠胃气滞,腹脘胀满时,应采用行气消胀法,常用理气药物如陈皮、木香、厚朴、砂仁、枳壳等。

(9)养阴清热法:泄泻日久,津液亏损,出现伤阴证候时,宜采用养阴清热法。常用养阴清热药物如西洋参、沙参、元参、石斛、乌梅、杭芍等。

(10)扶阳固摄法:泄泻日久,阳气衰微,出现伤阳证候时,宜扶阳固摄。常用扶阳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

以上所举治泻十法,皆为常用之法。其中温、清、消、补法是主要的,特别是分利法在治疗腹泻时应用更广,如“清热化湿”、“祛寒燥湿”、“温中健脾利湿”等,因“泻皆兼湿”、“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从临床实践来看,泄泻病机虽然变化多端,总不离乎脾伤积湿,治法初宜调中分利,继用芳香燥湿,虚者补之,寒者温之,有食积则消导,有湿热则清利,久必升提,滑须固涩。掌握辨证施治法则,则不至顾此失彼。但临床上寒、热、虚、实证候往往不是单纯存在着,如虚与寒、实和热多并存,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开,临床上须随证应变。此外,还应注意下列之点:

①清热苦寒汤药,不可长期饮服,因过服苦寒,则损伤脾胃

②淡渗利湿之剂,不可用之过多,因淡渗分利太过,则招致津枯阳陷

③补虚药品,不可纯用甘温,因太甘则生湿

④固涩之剂,不可过早使用,因固涩过早,则积滞未消,余邪残留

⑤攻下之剂,不可多用,因攻伐过甚,则损伤元气,对体弱病儿更应慎用。

相关疾病
小儿腹泻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