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年龄皆可发病,多见于6~24个月小儿。
1.全身症状 起病缓慢,自饮食缺乏维生素C至发展成维生素C缺乏病历时约4~7个月。常先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倦怠、软弱、激动、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及面色苍白等,也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紊乱症状,常未引起父母注意。此阶段可称为隐性病例。
一般都有低热,似与出血有关。有并发症时,体温明显升高,脉搏增快,可能因腿痛致交感神经兴奋所致。呼吸亦较浅,可能与肋骨疼痛有关。
2.骨病变 下肢尤以小腿部肿痛最为常见。肿胀多沿胫骨骨干部位,压痛显著。局部温度略增,但不发红。病的较晚阶段,患部经常保持一定位置:两腿外展、小腿内弯如蛙状,不愿移动,呈假性瘫痪。由于剧痛,深恐其腿被触动,见人走进,便发生恐惧而哭泣。下肢肿的原因是骨膜下出血,手指压时不出现凹陷。
肋骨与肋软骨交接处,尖锐地凸出,形成坏血病串珠。在凸起部分的内侧可摸得凹陷,这是由于肋骨与肋软骨接合处的胸骨板半脱位。而佝偻病的串珠则因骨骺软骨带增宽,凸出处两侧对称,没有这种凹陷。
3.出血症状 全身任何部位可出现大小不等和程度不同的出血,可在皮肤、黏膜、骨膜下、关节腔及肌肉内出血。常见长骨骨膜下出血,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胫骨近端;这种出血可能不易为X线检查所发现,直至痊愈期才开始伴有表面钙化。病情严重者可有骨骼肌退行性病变,心脏肥大,骨髓抑制及肾上腺萎缩。皮肤瘀点和瘀斑多见于骨骼病变的附近,膝部与踝部最多见。其他部分的皮肤亦可出现瘀点。牙龈黏膜下经常出血,绝大多数见于已经出牙或正在出牙的时候。在上切牙部位最为显著,也可见于正在萌出磨牙或切牙等处。牙龈呈紫红色,肿胀光滑而松脆,稍加按压便可溢血,如肿胀面积扩大,可遮盖牙齿,表面可有淤血堆积。如续发奋森菌感染,可引起局部坏死、腐臭与牙齿脱落。眼睑或结膜也可出血,使眼部形成青紫色。眼窝部骨膜下出血可使眼球突出。病的晚期,偶有胃肠道、生殖泌尿道和脑膜出血,约1/3病人的尿中出现红细胞,但肉眼很少见到血尿。
此外,年长儿患维生素C缺乏病时,有时表现皮肤毛囊角化,其外观与维生素A缺乏所致者难于区别。婴幼儿患者常伴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代谢障碍所致,可能同时也缺乏叶酸;因影响铁的吸收与利用,亦可合并缺铁性贫血。
此病危及生命但易治,应详问喂养史。典型的坏血病具有明显的症状,诊断较易。隐性与早期坏血病因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较难,应结合喂养史及其他检查,作综合分析。
1.喂养史和临床特点 人工喂养儿未添加含维生素C的辅食,或母乳饮食缺乏新鲜蔬菜或水果,或乳母习惯只吃腌菜等。坏血病的好发年龄(3~18个月),结合前述某些非特异性症状和喂养史,可提供早期坏血病诊断的线索。如本病已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晚期,可根据肢体肿痛、蛙形腿、牙龈及黏膜下出血等症状诊断。
2.X线检查 可以得到维生素C缺乏病早期诊断的根据和本病特征表现,如“坏血病带”等。
3.维生素C治疗后反应 维生素C治疗后迅速好转可作出诊断。
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