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单有预激综合征,无需治疗。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应及时治疗,预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射频导管消融术)。预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主要在于终止心动过速。非心动过速发作期,通常无需治疗。部分病人心动过速发作频繁,发作时心室率很快,发作时间较长或临床症状较重,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者,可考虑长期服用适当的药物防止心动过速发生。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者,可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方法对房室旁路加以消融,这是目前惟一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根治方法,成功率高而并发症低。
1.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属Ic类药,为较强的钠通道阻断药,明显减慢旁路传导速度,使房室前向传导或室房逆向传导阻滞。普罗帕酮可安全地用于终止房室结顺传导阻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较少见。用药剂量为1~1.5mg/kg,以等倍葡萄糖溶液稀释缓慢静脉推注,如无效10~20min后可重复用药,总量<5mg/kg。对部分用药后心动过速仍反复发作者,可于静脉推注上述剂量后持续静脉滴注,剂量为4~7µg/(kg· min)。
2.地高辛 地高辛用于治疗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病人。在<1岁的婴儿,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常呈“无休止性”,可被地高辛有效终止。地高辛缩短心房和旁路的不应期,但其有效的电生理效应在于延长了房室结的不应期,使其传导减慢。地高辛这种广泛的效应改变了折返环的电生理条件,从而终止心动过速。近年来,地高辛已被广泛用于终止窄QRS心动过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多无明显副作用。由于地高辛终止心动过速所需时间较长,目前已较少作为首选用药,除非伴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在预激综合征并发房扑、房颤或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禁用。
3.腺苷或三磷腺苷 腺苷作用于心肌细胞的腺苷受体,通过抑制窦房结自律性和房室结传导终止心动过速。三磷腺苷(ATP)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生成腺苷。三磷腺苷(ATP)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疗效好,起效快,由于其半衰期短,疗效持续时间<1min。终止心动过速过程100%并发心律失常,多为短暂的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无需特殊处理。三磷腺苷(ATP)的用药剂量为0.2~0.4mg/kg,不稀释,快速“弹丸式”推注。腺苷剂量为50~250µg/kg。
4.胺碘酮 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生理效应为延长心肌复极时间,明显抑制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双向传导,终止心动过速具有较高的效果。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者,可选择静脉注射胺碘酮。剂量:5mg/kg,葡萄糖溶液稀释缓慢静脉滴注(30min)。必要时可维持用药10~15mg/(kg·d)。
(二)预后预激综合征不伴发有器质性心脏病者,一般预后较好,部分病人可随年龄增长自然消失,偶尔有发生心房颤动导致室颤而死亡者。如并存心脏病者预后与心脏病严重程度有关,其严重性视原发心脏病而定。仅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已知婴儿期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在出生后第1年内自然消失率高达60%~90%。但是,心动过速在1岁内自然消失的患儿,大约1/3在以后,尤其在4~6岁年龄段会再发作。年龄>5岁仍出现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或伴器质性心脏病,如Ebstein畸形合并的预激综合征,心动过速自然消失的可能极低,这时应考虑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