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以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和对症处理为原则。
1.一般支持和保肝疗法 输血、输注氨基酸、人血白蛋白等以提高机体抵抗力。补充热量,每天不低于2000kcal~2500kcal,以利于炎症控制。补充大量C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应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是:
(1)即使无症状但腹水白细胞>1000×106/L或中性粒细胞>500×106/L。
(2)临床症状符合原发性腹膜炎,腹水白细胞>500×106/L,中性粒细胞>250×106/L,即使细菌培养阴性。
(3)临床症状典型,腹水细胞计数虽未达上述标准。抗生素的选择可根据腹水培养阳性细菌和药敏而定。在细菌培养尚未回报或细菌培养阴性者可根据临床症状用药。鉴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者,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故可采用抗阴性菌及对肝脏毒性少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或用更为广谱的抗生素。用药时间依病情而定,一般需2周左右,才能慢慢缓解,然后减量视病情再维持2~4周。
3.利尿药的使用 安替舒通40~100mg,3次/d,效果不理想者可谨慎加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25mg,3次/d,或加速尿注射。用利尿药期间要密切观察,防止过度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诱发肝性脑病发生。
4.局部引流或腹腔灌洗 可减轻炎症刺激和毒素吸收。每天或隔天放腹水1000~2000ml,然后注入抗生素,炎症好转后停止。此法抗生素直接用于腹腔,对控制感染可能有帮助。每次引流不宜过多,以免诱发肝性脑病。或用2条管,用1条管灌入林格复方氯化钠液及5%葡萄糖2000~3000ml,另1条管放液3000~4000ml,每天或隔天1次。但腹腔穿刺有引发二重感染的可能,宜慎用。对原发性腹膜炎患者不能行腹水回输。顽固性腹水患者在放腹水的同时,宜输注丢失的白蛋白,以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提高白/球蛋白比值。
5.对休克型的治疗 原发性腹膜炎发生休克者,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性大。对此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应加大抗生素量,至少二联应用。要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肝脏微循环,对缩血管的升压药宜慎用,并密切观察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以防发生肝坏死。
6.对肝性脑病型的治疗 肝功能低下的患者,发生原发性腹膜炎后其肝功能可进一步损害,导致肝性昏迷。要注意在肝性脑病前期即要对白蛋白的输注量加以控制,并可加用肝用氨基酸输液(支链氨基酸)、肝用氨基酸输液(肝脑清)等。亦可根据病情使用谷氨酸钠、谷氨酸钾、精氨酸和左旋多巴等。
原发性腹膜炎诊断成立后应常规使用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阻滞药,如选用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法莫替丁(高舒达)、西咪替丁(泰胃美)等口服或静脉滴注,以防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基础上发生应激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出血。如已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更应及时给予上述药物进行抢救治疗。
至于肝肾综合征的防治应测量24h尿量并作肾功能监护,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如能及时控制腹腔炎症,肾功能有可能得到恢复。
7.诱因的治疗 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肠炎、菌群失调症、胆囊炎急性发作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应及时给予治疗并控制。非肝硬化患者合并原发性腹膜炎者,如能对原发病及时有效的处理,将有利于原发性腹膜炎的治疗。
(二)预后
本病病死率高,文献报道可达48%~95%,半数死于感染后5天内,且以前3天为多。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者预后较好。肠原性细菌感染的病死率高于非肠原性者。外周血和腹水中性粒细胞>80%、血清总胆红素>130μmol/L、血清白蛋白<25g l="">25×109/L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