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急性细支气管炎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浏览:485    更新时间:2015-04-26 09:45

收藏

  支气管炎这个疾病在人们身边是很普遍的,可以往下分出急性细支气管炎。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都比较重视自己身边的疾病,所以急性细支气管炎也得到了大家的重视,那么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免疫组织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肺炎由呼吸道合胞病毒直接损害引起,而毛细支气管炎则为I型变态反应的结果,血清中IgG1和IgG3在保护小儿免受下呼吸道感染方面亦起重要作用,病人初次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参与和终止病毒的复制过程,以CD8起主要作用,IL-4能诱发IgE的生成,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患毛细支气管炎时,体内产生IL-2和IFN-γ的细胞克隆受抑制,而释放IL-4的细胞克隆优先激活,使IL-4分泌增加,IL-4能特异性地诱导B细胞合成IgE,且通过抑制IFN-γ产生而促进IgE生成,IL-4和其他淋巴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脱粒,从而引发变态反应,血清和支气管分泌液中特异性IgG和IgE上升,并出现气道反应性增高。

  病变主要在细支气管,支气管,肺泡也可累及,受累上皮细胞纤毛脱落,坏死,继之细胞增生形成无纤毛的扁平或柱状上皮细胞,管壁水肿,黏液分泌,加之管壁内充满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碎屑及纤维蛋白形成的渗出物,造成细支气管腔部分阻塞,其远端有显著的肺气肿,细支气管周围有大量细胞浸润,其中绝大多数为单核细胞,黏膜下层和动脉外膜水肿,除细支气管病变外,其周围的肺泡壁有水肿,肺泡腔内亦有炎性渗出物,病变以肺下叶和肺底部为多见。

  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虽表现为一般炎症,但其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非常显著,炎症和水肿易使婴幼儿病灶部位的细支气管腔引流不畅,坏死物质和纤维蛋白形成的栓子可使细支气管部分或完全阻塞,部分阻塞的管腔远端区域出现过度充气,完全阻塞则导致肺不张,这些病变致气流阻力增加,潮气量下降,通气量降低,肺内的气体分布不均,通气/灌注比例异常,最终引起低氧血症,最后因二氧化碳潴留,发生高碳酸血症,气道阻塞,气道阻力显著增加(较正常平均增加2.7倍),肺顺应性降低(为正常的1/3),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增快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病变可累及肺泡壁,导致间质性炎症,偶尔累及肺泡腔,出现渗出。

  虽然急性细支气管炎为一般的炎症,但是引起的危害确实明显的。很多人都深受急性细支气管炎的迫害,所以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不希望大家受到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危害,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了解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这样我们就知道如何预防这个疾病了。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