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内部原因

浏览:345    更新时间:2015-04-24 17:20

收藏

  其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既可能是因为外部的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背部的原因引起的,外部的病因比较复杂,因此下面我们就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内部原因,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1. 胆固醇肉芽肿

  因咽鼓管阻塞,鼓室形成负压、渗出或形成胶耳,毛细血管出血,胆固醇结晶和血铁质素析出沉着于上皮表层而形成,鼓膜显蓝色,乳突小房粘膜水肿,显微镜下典型表现为胆固醇肉芽肿,胆固醇结晶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外层为纤维肉芽组织,多见于鼓室出血坏死性病变,不是胆脂瘤的前身,与胆脂瘤形成无关。

  2.胆脂瘤

  (1)先天性胆脂瘤:很少见。系中耳内胚胎剩余上皮组织由于某种因素刺激增生过长,而形成的上皮团块。多位于上鼓室,可无中耳炎史,鼓膜完全正常,待向外扩张穿破鼓膜后,因继发感染而开始流脓。

  (2)后天性胆脂瘤:系化脓性中耳炎局部刺激上皮增生过度而形成,发病率占慢性中耳炎的30%,发生原因众说不一。现在多数人接受的学说,一是上皮移入论,即外耳道皮肤生发层的基底细胞具有特殊的增殖生长潜力,在中耳炎刺激下,基底细胞增生侵入中耳粘膜下结缔组织内或形成肉芽肿,同时粘膜下硬化形成新骨,团块增大,鼓膜继发穿孔。形成的上皮团块上皮角质层脱落坏死,继发感染,可析出胆固醇和多种化学腐败物质,这种物理化学性因素可致周围骨质被侵蚀破坏,暴露出周围的脑膜、神经和血管,而产生很多颅内外并发症。其破坏组织性能酷似肿瘤,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咽鼓管阻塞,鼓室发生负压,鼓膜松弛部内陷,或外耳道后方上皮陷入鼓窦内形成囊袋,即为胆脂瘤前期。此期可维持数年,如此期及时清除蓄积角质,可免除胆脂瘤形成。否则堆积的上皮团块一旦感染,便可破入鼓室,形成松弛部或边缘部穿孔和胆脂瘤。

  可见,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内部原因多是因为一些疾病引起的,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提前发现这些疾病,治疗好这些疾病,那么就可以隔绝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内部原因了,因此对这些疾病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