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胃食管反流病

造成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浏览:400    更新时间:2015-04-23 00:54

收藏

  遭受疾病的伤害确实是令人烦恼头痛的事情,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在远离疾病上,盲目冲动,而是应该认真分析自己患得病症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做出治疗措施。那么,你知道造成胃食管反流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吗?  1、第一抗反流屏障-食管下括约肌 20世纪80年代前期,多数学者认为食管下括约肌在解剖结构上实际并不存在,而仅是代表一种功能的名称。近年来,随超微解剖研究的深入,提示确实存在这种肌肉结构。胎儿食管功能的成熟发生在妊娠末期至出生后第1周。食管下括约肌位于食管末端与胃相连接处,其相应的食管黏膜有增厚改变,呈“Z”线,在抗反流中也起一定的作用。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可因迷走神经兴奋而增加。

  2、第二屏障-食管正常蠕动 食管正常蠕动发挥有效的食管清除作用,即反射性地产生原发性蠕动,将食物输送入胃中。有时食物从胃反流到食管,如食管功能良好,则食管上端又可产生继发性蠕动,迅速地将反流到食管的食物再送入胃内。正常情况时,食管有效地通过蠕动发挥清除作用,而在某些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儿时常可见到患儿食管蠕动振幅低,及食管黏膜抗酸能力变弱。继发性蠕动减弱或消失,胃内容物可逆流向上经口溢出。食管炎往往使食管的蠕动能力受到影响,使清除酸性内容物时间延长。

  3、食管黏膜抵抗力 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后,食管黏膜上皮不一定立即与之接触,因为上皮前防御机制-管腔内黏液层、静水层和黏膜表面HCO-3能发挥物理、化学屏障作用。食管黏膜易受酸、胃蛋白酶或胆酸的损害,当接触这类物质,黏膜电位差易改变,保护层受破坏。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证明,食管黏膜损伤最易发生于胃食管反流时。

  胃食管反流病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率是非常高的,而这种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所带来的影响更是比较高的,因此,对于它的治疗,我们还是重视起来。另外,只有好的心情才会在疾病的治疗上很有帮助,还希望你能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上保持良好的心态。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