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等孢球虫病

等孢球虫病的病因和治疗。

浏览:355    更新时间:2015-04-23 12:10

收藏

我们人体内其实有着大量的寄生虫在此存活,而有时候一些病菌入侵使得我们轻易患病,这些内在的变化我们肉眼无法分辨,但是一些病症表现体现在表面,并伴随着一些生理反应。这个时候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不便,我们便知道自己已经患病。等孢球虫病是一种寄生在肠道的孢子球虫引发的疾病。发病前期病症并不明显,所以难以发现。为了让它无处可藏,我们就来了解相关的病因和治疗。具体如下。  一.原因  贝氏等孢球虫寄生在人十二指肠末端和近端空肠上皮细胞内。患者粪便中含有卵囊,为本虫感染阶段。卵囊呈长椭圆形,大小约为(20~33)μm×(10~19)μm。一端稍窄,呈瓶颈状。囊壁内外两层光滑透明。内层薄膜状,外层较坚硬而通透性相对较低。新鲜排出的卵囊通常含有一个成孢子细胞,但有时亦可有两个。当粪便排出后,成孢子细胞一分为二并分泌囊壁,形成大小约(7~9)μm×(12~14)μm的孢子囊。每个孢子囊经两次分裂,最终形成4个子孢子和一团颗粒状残留体。子孢子细长如新月状。因此,每个成熟的卵囊含有两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又含有4个子孢子。  等孢球虫的生活史,包括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前两者在宿主体内进行。人误食被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后,卵囊在小肠内受消化液作用破裂,子孢子逸出并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为滋养体。滋养体经数次裂体生殖后产生大量裂殖子。裂殖体破裂释放出裂殖子并侵入邻近的上皮细胞内继续其裂体生殖过程。大约1周后,部分裂殖子在上皮细胞内或肠腔中发育为雌、雄配子母细胞与雌、雄配子,经交配后形成合子并分泌囊壁发育为卵囊,在体内或随粪便排出并继续发育。  二.治疗  药物治疗  等孢子球虫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虫体可自行被清除。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首选的治疗药物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成人患者2片/次,4次/d,连服10天后改为2片/次,2次/d,再服用3周。也有人主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2片/次,2次/d,连服5天即可。亦可用呋喃唑酮,100mg/次,4次/d,10天为一个疗程;儿童6mg/(kg·d),分4次服,疗程同成人。乙胺嘧啶加磺胺嘧啶、伯氨喹加氯喹等均有一定疗效;但甲硝唑、四环素等似乎无效。  通过对等孢球虫病的了解,我们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尽早进行医治,并早日康复起来。以健康的形象面对新生活。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