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病因及治疗

浏览:375    更新时间:2015-04-23 06:39

收藏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是一种现代社会中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于该疾病的临床研究已经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积极地药物和手术治疗,已经可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于该病的一些细节问题,下面介绍一下有关的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的临床病因及治疗方法。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临床应用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而引起食管溃疡,食管狭窄,食管穿孔,食管血肿等并发症。

  (二)发病机制

  1.食管溃疡 食管硬化剂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食管溃疡,其发生率约为10%~90%,这是由于局部化学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反应,食管静脉血栓形成及组织坏死造成的食管黏膜损伤。

  2.食管狭窄 食管狭窄是EVS的后期表现,可在几周或几个月后出现,硬化剂造成的组织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食管狭窄的主要因素,治疗次数越多,剂量越大,沿管周重复注射部位越多,其发生狭窄的机遇越大,持久和较大的溃疡往往以纤维化方式愈合,易于发生食管狭窄。

  3.食管穿孔 穿孔多发生于较深的溃疡和检查时的创伤,但自EVS应用以来,创伤性导致的即刻穿孔已经罕见,延迟穿孔是由硬化剂引起的食管壁全层坏死和微脓肿形成所致,常发生于EVS后数天至2周左右,发生因素往往与注射于血管外的硬化剂剂量过大和注射过深,活动性出血以及与三腔二囊管压迫并用等有关。

  4.食管血肿 EVS后可产生食管黏膜的无菌性炎症和组织坏死,并可形成黏膜下溃疡甚至肌层溃疡,由于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以及凝血机制紊乱,食管黏膜下的无菌性炎症可导致血肿形成。

  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口服黏膜保护剂硫糖铝、制酸剂、H2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均可预防和治疗食管溃疡和狭窄的形成。食管狭窄还可采用球囊或硬条扩张术,目前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可反复进行。多数食管穿孔可形成包裹而自然愈合。因此,对高危患者亦可行保守治疗,给以抗感染、高营养等对症治疗。食管血肿形成后,其临床症状一般在2~3天后可自然改善,约2~3周血肿也可自行吸收、消退,一般毋须特殊治疗。

  (二)预后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通过对硬化剂治疗引起的食管损害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的介绍,我们知道要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建议老年人只有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心情愉悦,以及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拥有健康的身体,从而真正的远离疾病的烦恼,拥有完美的老年生活。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