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的致病原因

浏览:344    更新时间:2015-05-02 05:24

收藏

      为了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就得要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来说,直肠息肉是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高的,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呢?接下来就让我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1、机械损伤和大便刺激: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或者是细胞的产生增加,或者是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息肉的蒂实际上主要为肠的蠕动使凸起的息肉上下移动,牵拉形成的过多黏膜。  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结、直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研究表明,大便中总胆酸和胆酸的万分变化可能与结、直肠息肉的体积和上皮组织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此外,高纤维饮食,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  3、炎性刺激: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性息肉。  4、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表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肠腺瘤性息肉基因(APC)是一种抑癌基因,基因突变会引起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变和结肠、直肠癌变。  (1)直肠脱垂 一般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并发直肠脱垂。  (2)恶性病变 许多单发性息肉患者,初期不重视,后面发展为多发性息肉,极大的增加了恶性病变的几率。  (3)可能引起大便困难 肛门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会使肛管内空间拥挤,同时也会使肛门口变得狭窄,不利于粪便的通过和排泄,出现大便困难的情况。  (4)息肉反复发作 只要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因此术后3~5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恶化。  上述原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直肠息肉,特别是家中有这个疾病的遗传史的人一定要格外的引起重视哦,为了避免疾病的产生比较好定期的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这样子才能帮助我们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