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疾病的发病机制

浏览:420    更新时间:2015-04-21 10:34

收藏

  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到房性期前收缩疾病,并不知道房性期前收缩是什么样的疾病?针对患者们的疑问,小编咨询了医院的专家,专家称:房性期前收缩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有大部份的人在做心电图的时候,都会发现房性期前收缩的症状。下面就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供大家参考了解。

  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机制以心房组织自律性异常增高最常见,折返激动所致次之,触发激动后除极引起的最少见。

  1.心房组织自律性异常增高:除窦房结以外的心房许多部位,尤其是房间束都可产生房性异位激动,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是心脏最高节律点,窦房结离心房很近,故每次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均能使心房自律细胞除极,同时使心房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受到抑制,当局部心房组织发生缺血,损伤,复极不一致以及房内压增高时,可因心房相邻组织之间产生电位差而产生局部电流,使心房细胞部分除极,从而达到阈电位引起房性期前收缩。

  2.心房内折返激动:心房内有前,中,后三支结间束,可构成折返通路,此外尚有许多解剖和功能上的折返通路,当1次窦性节律激动心房后,只要符合折返的3个条件:

  ①必须要有一个解剖上或功能上的环路,环路包括激动的顺传支及激动的逆传支。

  ②环路的1支具有单向传导阻滞,即前向传导阻滞,而逆向传导部分阻滞。

  ③适当的传导减慢,即从回路逆传的激动到达顺传支时,要使顺传支再次激动,故不能传导过快,则可以通过心房内折返激动再次激动心房,产生房性期前收缩,并下传至心室。

  3.触发激动: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一自发激动的动作电位后出现一慢的除极波,当这个波达到阈值时,便可以引发出另一个动作电位,称后电位,这个除极后发生的动作电位称为触发激动,当后电位达到阈值时便引发一次触发激动(即期前收缩),也可连续多次,从而形成心动过速。

  近来发现部分房性期前收缩系起源于肌袖组织(指缠绕于肺静脉或腔静脉壁上的心肌组织)。

  温馨提醒:房性期前收缩疾病的发病机制就介绍到这里了,相信大家对疾病也有一定的了解。房性期前收缩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积极的预防。如发现疾病的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对症治疗。

分享到: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