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脑型血吸虫病

脑型血吸虫病

收藏
三、症状

1.脑血吸虫病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均多见于年轻人。急性型多在感染后6个月左右发病,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发热、意识障碍、瘫痪、抽搐及腱反射亢进、脑膜刺激症、锥体束征等。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蛋白与白细胞轻度增高。随着病人体温下降,症状可以有所缓解;慢性型多见于慢性早期血吸虫病患者,主要症状为癫痫发作,以局限性癫痫多见,也有病人以颅内压增高伴定位体征为主要表现。当虫卵引起脑部动脉栓塞等病变时尚可出现突然的偏瘫和失语。此型患者多无发热。头颅CT扫描显示病灶常位于顶叶,亦可见于枕叶,为单侧多发性高密度结节影,其周围有脑水肿,甚至压迫侧脑室,使之变形。脑血吸虫病患者的内脏病变一般不明显,粪便检查可找到虫卵,血清免疫学检查有阳性发现,如能及早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大多康复,无需手术。

2.脊髓血吸虫病 主要见于曼氏血吸虫病,引起横截性脊髓炎。脑脊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与蛋白增多,成虫或虫卵抗体的免疫学试验可呈阳性反应。脊髓型患者如能及早诊断与治疗可逐渐恢复,但长期受压迫引起缺血性脊髓损害,则不易恢复。

诊断标准有:

1.首先确定患过日本血吸虫 可根据:①疫源接触史;②临床特点;③粪便检查;④免疫学检查。

2.脑部症状 出现于血吸虫感染之后。

3.其他疾病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脑部症状。

4.锑剂、吡喹酮治疗有效 有时需要在手术中发现虫卵方能确诊。

相关疾病
脑型血吸虫病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