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大多数人都认为高温是引起烧伤的唯一原因,然而,某些化学物质和电流也能引起灼伤。皮肤常常只是身体烧伤的一部分,皮下组织也可能被烧伤,甚至没有皮肤烧伤时,也可能有内部器官烧伤。例如,饮入很烫的液体或腐蚀性的物质(如酸等)能灼伤食管和胃。在建筑物火灾中,吸入烟或热空气,可能造成肺部烧伤。
烧伤的组织可能坏死。组织烧伤时,血管内的液体渗出引起组织水肿。大面积烧伤时,血管渗透性异常,丢失大量液体,可能引起休克(见第24节)。休克时,血压很低,流到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电灼伤是由电流流经身体时产生5000℃以上高温引起的。在电流进入身体的部位,皮肤常常被完全破坏和烧焦(见第278节)。因为接触带电体的皮肤电阻很高,大量的电能在那里转换成热量使表面烧伤。大多数电灼伤也严重损伤皮下组织,烧伤的范围和深度各不相同。影响范围可能比灼伤皮肤的面积大得多。严重的电休克可使呼吸暂停、心律不齐,引起危险的心率紊乱。
化学烧伤可由各种刺激性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引起,包括强酸、强碱、苯酚、甲苯(有机溶剂)、芥子气、磷等。化学烧伤可引起组织坏死并在烧伤后几小时慢慢扩展。
影响皮肤损伤程度的因素有以下4个:
1.温度 引起皮肤烧伤的最低温度为44℃,温度一时间曲线在45~50℃之间呈线形,而在5l℃以上呈渐进性,在70℃暴露1秒钟即可引起跨表皮坏死。
2.热源的性质 干热导致组织干燥和炭化,而湿热引起非透明凝固;液性浸渍性烧伤比溅泼性者严重。强酸可使组织脱水、蛋白沉淀及凝固,一般不起水疱,迅速结痂。强碱除引起组织脱水和脂肪皂化外,还可形成可溶性碱性蛋白穿透深层组织。
3.暴露持续时间。
4.皮肤厚度。
(二)发病机制
热损伤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同时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如细胞蛋白质的变性及凝固和酶的失活,前列腺素、激肽、5-羟色胺、组胺、氧基、脂过氧物等化学介质的释放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肿。大面积烧伤损害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T细胞引起免疫抑制。血液供应的减少可导致相对缺氧和休克。
二、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