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下斜肌后徙术

下斜肌后徙术

收藏
七、注意事项

  【术中注意事项】

  下斜肌后徙术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决定后徙量。为“+”的亢进,则后徙下斜肌6mm;为“++”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0mm;“+++”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4mm,这是最大的后徙量,但仍不足以纠正“++++”的亢进。parks的经验是,做6mm后徙时,将离断的下斜肌前角(鼻侧角)缝线固定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4mm的结膜上,后角(颞侧角)缝在颞侧7mm处;做10mm后徙时,将前角缝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2mm向后3mm处,后角缝线安置在再向后3mm处,做14mm后徙时则将两根缝线缝在颞下涡状静脉穿出巩膜处的两侧。本术的缺点是操作比下斜肌切除术或截腱术更困难。

  另有一种下斜肌减弱术的方法叫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断腱术仅将下斜肌与巩膜附着处离断,听其自然退缩,断端无需烧灼,也不用缝线,操作迅速简便,不足处是无法控制断端重新附着的位置。一般趋势是该肌肉附着在原附着点在附近或在外直肌下缘。效果不如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图24、25)。

  在所有的垂直肌手术中,下斜肌加强术(折叠术和前徙术)的效果最差,适应证很少,一般很少施行,故不作介绍。

相关手术
手术名称部位科室手术方式麻醉
手术名称部位科室手术方式麻醉
手术名称部位科室开刀局部浸润麻醉,局部麻醉
    <
健康专题
热门关注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