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胰腺囊肿

胰腺囊肿

收藏
二、病因


发病原因
(一)真性囊肿
真性囊肿中较为常见的是潴留性囊肿,多因为胰管外压迫、胰管结石、炎性狭窄等,致使胰管梗阻高压,使远端胰管或腺泡发生囊性扩张,胰液潴留而形成。真性囊肿或为先天性胰腺导管发育异常所致,此类又称为先天性囊肿,真性囊肿的内皮细胞仍然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形成一个衬有完整内皮的囊肿。当真性囊肿合并慢性炎症、感染时,上皮层也可能受破坏消失。此种囊肿大小差异较大,小到显微镜下显示,达到10多厘米。囊肿内壁光滑,覆盖以扁平或低柱状上皮,囊内含浆液、黏液或偶尔因感染出血而形成的浑浊液体。囊肿内不含有实性组织成分、间隔和类似肿瘤的赘生物。通常根据囊肿的数目将之分为单发囊肿和多发囊肿。胰腺多发囊肿合并有纤维化的囊性纤维化病或称为胰腺纤维化囊性病,它是一种全身性的遗传性疾病,临床也较少见,常常同时合并肾脏、肝脏、肺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囊肿。
(二)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是在胰腺外伤或炎症发生后,外溢的血液和胰液进入胰周组织,或于少见的情况下进入小网膜囊内发生包裹形成的囊肿。假性囊肿与真性囊肿的差别在于后者发生于胰腺组织,囊肿在胰腺内,囊内层为腺管或腺泡上皮细胞组成;而前者是胰腺周围组织如腹膜、网膜或炎性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囊壁将积液包囊形成的囊肿,囊壁内没有上皮细胞衬托,故名为假性囊肿,它占全部胰腺囊肿的80%以上。
根据假性囊肿形成的病因,将胰腺囊肿分为:
①炎症后假性囊肿:见于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
②外伤后假性囊肿:见于钝性外伤、穿透性外伤或手术外伤。
③肿瘤所致假性囊肿。
④寄生虫性假性囊肿:蛔虫或包囊虫引起。
⑤特发性或原因不明性。大约75%的假性囊肿病例由急性胰腺炎所致,约20%病例发生在胰腺外伤后,5%病例由胰腺癌所致。
由于胰腺炎时坏死渗液穿破包膜由肾前间隙向前进入小网膜囊,向后进入肾周及肾后间隙内,或经腹主动脉旁沿至脊柱旁,向上至膈下甚至穿过膈肌,亦可沿小肠和横结肠系膜向腹腔扩散,因此假性囊肿可在上述任何地方形成,当然最常见的还是胰腺周围。假性囊肿的囊壁无上皮,由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构成,囊内容物为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液和大量胰酶,因此可为澄清黄色液,也可呈巧克力样稠浊液,有些还包裹絮状坏死组织。动物实验显示假囊肿壁形成需4周,在人体至少需6周。假性胰腺囊肿约80%为单发大小不一,典型的假性囊肿与主胰管相交通,这种胰腺囊肿因囊内有胰液的分泌压力,可不断地向四周扩大,并持续存在,直径可达数厘米至十多厘米。
(三)胰腺囊性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是胰腺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胰腺肿瘤的1%,占胰腺囊性病变的10-13%。一般多发于女性病人,男女比例约为1:4-6。良性肿瘤包括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良性或交界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s)和实性假乳头状瘤,恶性肿瘤包括黏液性囊腺癌和浸润性IPMNs。
其中胰腺浆液性与黏液性囊腺瘤是胰腺囊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分别占囊性肿瘤的32-39%与10-45%。黏液性囊腺瘤有恶变倾向,文献报告,80%的黏液性囊腺瘤标本可发现局部有不典型增生或恶变表现。以往认为浆液性肿瘤均无癌变倾向,但最近亦有浆液性囊腺癌的病例报道。
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约占21-33%,组织学上胰管呈囊状扩张,主胰管与分支胰管均可受累。胰管内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生长,大小不一,并可呈多中心或节段性分布。胰管内常充满黏液,内含脱落肿瘤细胞。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较少见,多好发于青年女性,典型的病理特点为假乳头状结构与出血坏死灶,属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瘤。
囊性肿瘤与正常胰腺组织有明显界限,大多数有完整的薄膜,囊液淀粉酶正常,在粘液性囊腺瘤、囊腺癌的囊液癌胚抗原(CEA)可见明显增高,囊腔与主胰管一般不相通。

相关疾病
胰腺囊肿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