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疾病百科 >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收藏
五、鉴别

       临床上在作出诊断时应与下面的几个疾病进行鉴别: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1814年由A.Colles详加描述。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骨折,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面或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较少见,由R.W.Smith在1874年首次描述。骨折发生原因与伸直型骨折相反,故又称反柯利氏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
3、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
系指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型骨折,伴有腕关节脱位者。由J.R.Barton1838年首次描述.跌倒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暴力向上传递,通过近排腕骨的撞击引起桡骨关节面骨折,在桡骨下端掌侧或背侧形成一带关节面软骨的骨折块,骨块常向近侧移位,并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相关疾病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问答